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从寒门新郎开始 > 第三百一十三章 江彪

从寒门新郎开始 第三百一十三章 江彪

作者:武陵岛主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5-08 18:07:53 来源:大海中文网

次辅李大年比陛下还要大三岁,只是三甲出身,因边功而为京官,履职兵部和刑部,七年前以刑部尚书晋为朝阳阁大学士,为次辅。

最后的季辅顾凿虽是二甲出身,但却是当今陛下的潜邸属官。但凡朝中有什么重要职位缺了人,都是由他暂时顶上,几十年下来都少有错漏,人送外号“顾琉璃”。三年前才从兵部尚书的职位上晋为南湘阁大学士,是首辅和次辅之间的调和人。

而离龙座稍远一点的两个人,应该就是礼部尚书与太常寺卿了。

张哲不敢多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的由礼官引到了第一排最左首的书案前站立。他的身后正好就是第六名江上央的位置,而霍炳成的位置,不用想肯定是最后一排最后一个。

待诸生站好,首辅孙格正出列清清嗓子,一个清朗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

“诸位贡生,且对龙座行礼吧。”

包括张哲在内的所有贡生都楞了一下,龙座上并没有人啊?

张哲反应最快,立即带头跪倒,三跪九叩,口称万岁,心里却在暗骂:就当上坟了。1

三呼完毕,有内官笑着上前:“圣安,诸生请起。”

只见这内官一挥手,一群小太监涌出来,利落的将九龙座与九尺龙案搬走。不一时又抬着一个八龙璃盘椅和八尺案设在了原来的位置。

张哲微微抬眼看了那椅子一眼,却是银身金边,似乎是太子的位置?

按制,太子代替陛下殿试不应该是在锦绣宫么?张哲刚压下了心中的疑虑,就听见几个人走进了文华殿,三位首辅带头上前迎接,口称“太子”,张哲正犹豫要不要见礼时,之前那个内官高声宣起了旨意来。

没奈何,张哲只能带头再上一次坟。

却是皇帝特旨叫太子用文华殿监考诸生,而诸位贡生的考卷还是由皇帝御览点批。

太子带头起身,接了圣旨,然后满口古文的说了一通话,殿中诸生都听得神情激动,表情到位,却只有领头的张哲还是一脸的平静。1

三位辅臣正在仔细的观察诸位考生,方才太子的劝勉中引经据典,便是排在第二的李昭风也是隐隐有共鸣之色,唯独这张信之一直神色无二,淡然如昔。

孙格正不禁多看了张哲一眼,不想此人小小年纪,竟有这般城府和定力。

却不知,在满殿贡生中,只有张信之把太子的话听了个云里雾里,正所谓是七窍通了六窍——还是一窍不通。

“诸生入座!”

张哲领头入座,却没敢一开始就把绣墩坐实,只坐了一半。这个细节被太子与次辅李大年发觉,不禁都暗自点了点头。

首辅孙格正上前,将殿试规则一一道来,重复了三次这才向太子行礼以示完毕。

接下来,太子与三位辅臣互相谦推了一番,最后由太子拆开了一张黄卷的封条。展开之后,太子先是“真情实意”的叫了一声“妙”,这才把殿试的题目大声的念了出来。

“朕尝闻,汉得良而全天下,试论之留侯。”

题目的意思是:朕听说汉高祖得到了张良的辅佐,这才统一了天下,大家尝试来说一说留侯张良这个人。

张哲听了题目,心中先是一怔,怎么会是一篇人物评述?但转念又反应了过来,皇帝的殿试题从来都是与政务关系密切,而如今最大的政务便是南北两处开战。

他没有去分辨题目的表义,反而思考起皇帝为什么会出这种题的初衷。

张哲之前就判断出皇帝对于统一天下的执念有很深,故而他一直以为皇帝会坚定的将两处战争都坚持下去。所以为什么皇帝会突然想起了张良这个人?

在民间故事里,张良是个智多如妖的人物,但在正史中,张良最让人称赞的却是其劝刘邦向项羽服软赴了鸿门宴并成功脱离。再加上张良及时隐居而去,未遭到汉高祖的清洗,故而文人谈及张良,首先想到的评价却不是“智多如妖”,而是“审时度势”。

会审时度势的张良,要大家来谈论这个人物?还是在南北开战的当口,张哲的眼神忽然游离了起来,莫非皇帝的坚持已经......。

前一日,张哲正好收到了张五六的书信,已经得知了今年江南的雨水太多,已经影响了各地的秋收。作为大郑粮仓的江南欠收,大郑两面开战的底气就弱了三分。而且此次代国人来势汹汹,危害远胜于吴国。

张哲自己就分析过,虽然大郑攻下了昭阳郡,兵锋可以自指南吴都城金陵,但是大郑在群敌环绕的情况下,几乎无可能灭吴。所以狠狠从南吴身上宰一刀,怕不就是朝廷的真实需求。

况且新夺下的秀山受灾,南吴各地肯定也是一样情况,此时的吴国定然想急速求和,只要条件不是太过分,南吴必然答应。所以对于大郑来说,最好的和谈时机也到来了。

一旦南吴割土赔款,大郑就可以全心全意的来收拾入侵的代国。

这个时候问论留侯张良,莫不是皇帝在准备答应议和而制造舆论基调?

若真是这样,苏胖子的那篇《留侯论》倒是不错的选择,只需稍稍修改便可使用。苏轼在这篇文章里,最独到的论点便是: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当然他若是真的用这一篇,就是主张暂时与南吴议和了,不得不说其中赌博的意味很大。

张哲在认真的思考,却不知大殿之内他正是大部分人关注的中心。

太子本就对名满天下的张信之好奇,也不禁多看了张哲几眼。只见此人一直垂目淡然,十九岁的人却如古井一般,委实让人诧异。

张哲原就比江上央要高,在他坐下后,便把身后的第六名江上央露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