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古典架空 > 万古神帝飞天鱼 >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榜》第三,碧水城

万古神帝飞天鱼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天榜》第三,碧水城

作者:飞天鱼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8-26 16:09:52 来源:大海中文网

火车跑了大约两个钟头的光景停止了,已经到了目的地的汨罗。

在昏暗中又下了车,车站的情形是怎样,并且是在哪一个方向,都摸不准确。天上没有月光,连星星也都没有一个。主要的几个人借着马灯的光,聚集在一座路旁的坟台上,坟台是石板面就的。在那儿规定了第二天走路的方向,把命令传出去了。当晚就地露营,明天清早六时向目的地出发。

铁道旁边不一会便生起了几堆火来,是准备夜饭的,部队忙着出发,连夜饭都还没有用。

邓主任的怒气似乎还没有解息,他依然没有向我说话。平时他对我比较是开心见肠的人,这回却好像成了木雕的哼将一样。突然的出发究竟为的是什么?岳州已经克服了,火车不日便可以开到岳州,为什么我们要赶着走路?路向又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指向东北,并且也不当大道,连普通的地图上都没有路线。我们最后的目的地究竟是在哪儿?我们的使命究竟是什么?……这些他对我全没有说明,也没有对我说明的意思。我觉得他对我没有这样严守秘密的必要。就是在车站上略略误了一下钟点(其实离开车前还有几分钟),也不应该有那样长久不解息的怒气。我自己私自怨艾的念头也掉过来在对着他表示不满了。

胡乱地在露天中用了夜饭,因为天黑,又因为明朝一早便要动身,各人用的行军床都来不及取出。铁罗尼顾问和邓主任和着衣裳便倒在那石板面的坟台上睡了下去。我很惊异,同时也很佩服,怎么在那样硬的地方便可以睡?纪德甫、李德谟和我,在这时从他们的身边走开了,自然是要去找睡觉的地方。我们有不约而同的心事,是想找一个柔软的地方来睡。

一处有深草的地方,上面有几株树子罩着,在马灯光中照明出来,显得异常幽雅。我们便把这儿选定了。德甫把自己背着的雨衣解了下来铺在草上,德谟也从邓主任的护兵手里找了一床广大的龙须草席来铺陈着。我首先向那草席上坐下去,就像是坐上了钢丝床的一样,坐起了一个深窝。不一会大家把图囊来做了枕头,睡下去了。

德甫对于这次出发的动机和目的是很明白的,他睡着把情形告诉了我们。

原来就在那天午后,在总司令部开了一次秘密的军事会议。我们的突然出发,便是在会议上决定的。因为平江、通城方面的第四军接连地得到了决定的胜利,敌人全线总退却,岳州是不攻而下的。敌人最后的殊死战大约是在汀泗桥、贺胜桥一带。这最后的抵抗如被冲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但就在这样情势之下,我们在军事上要和吴佩孚争取武昌,而在政治上是要和新附的第八军争取武昌。湖北的政权不好落在唐生智的手里。我们现在所取的路线便是要去抄截唐生智,从弦线上去追踪第四军。因而我们的目的地总是在通城以北,武昌以南。

这样一得到了说明,我才好像见了天日的一样,在这次的出发中顿然感觉了无限的趣味。因为这儿包含着一个赛跑的竞争心,而我们自己是这赛跑的选手。

说了一阵,因为疲倦,又因为草地的软和,不知不觉也就睡熟了。第二天清早由喇叭的声音唤醒起来的时候,睡在地面上的半身衣裳都是湿透了的。草席不用说也和在水里浸过的一样。这个哑谜的解释自然是不用费力的。因为草多的地方,地面太松,由那儿所发的浓重的蒸气,在下半夜退了凉后,通通结成了露水。到这时才明白那本是骑兵将校出身、在革命战役中受过好几次伤的俄顾问,那保定军官学校出身、在第四军做过团长的邓主任,为什么要选择着在坚硬的石板上去睡觉的原故。没有军事经验的人,连睡觉都要迂阔得闹出笑话来。不过还好,从广东出发以来也算经过了一月以上的锻炼,虽然在那夜露里湿睡了一夜,身上却也没有睡出什么毛病。

过汨罗江是二十五日的清早。江面并不宽,水也很浅。疑心到屈原何以会在这儿淹死。清早的太阳灿烂地照在江面上,在江岸的浅山中,骑在马上,做出了这样的一首旧诗:

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

晨曦映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

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则哪?

政治部从广东出发仅仅备了两匹马,是邓主任和俄顾问的代步。到了长沙又添购了两匹,于是乎我和纪德甫便也有骑马的份了。我骑的是一匹老白马,是从长沙那一座面坊里买来的。那马老先生异常驯善,循规蹈矩地总不肯走前头,只接在别的马屁股上“夫子步亦步,趋亦趋”。但我那时还没把马骑会,就坐在那样的马上,忧的与其是天下,倒宁是马下。我最怕的是那骑兵顾问和团长主任,他们骑的马既比较优秀,而他们一高兴起来总爱放点小跑。这样的情形便逼着我不能不采取人道主义的方向,我的马多是让给别人骑,或者用去驮行李。但是做起诗来,却不免把自己夸张成为了英雄。

渡过汨罗以后的情形便不大记忆了,每天都是在山里面走,走的都是一些很狭隘的小路。特别在入了湖北境界之后,山多是一些童山。路过的村庄都异常凋败。天气热,人多,又没有军队式的组织,行动异常缓慢。就那样在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的三天中,每天都在从新编制先遣队,把赶不上的人和沉重的行李都留在后面,尽能跑路的和比较重要的人挑选着往前走。说也奇怪,我的体力,尤其是脚力,在那时候不知怎的,真是特别的旺盛。我多是跑路,但我每天都在打前站,每到一个站口,总是我先到,便去替大家找宿营和中休的地点,有时还要为大家烧菜煮饭。因为从广东带来的火夫们,扛着几口大铁锅和食具,在汨罗车站出发后的头一天,便已经掉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