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 第312章艰难

秀才家的冲喜娘子 第312章艰难

作者:赵钱钱 分类:历史小说 更新时间:2021-08-26 13:35:07 来源:大海中文网

江荻叹道:“平江伯世子夫人,她让三嫂明日带我回一趟娘家,顺便把怡姐儿带回来,怡姐儿便是三哥的独生女。”

她不想这么早去武安侯府,倒不是怕累,而是才入京就急巴巴地凑上去,不合适。可平江伯世子夫人地位高,又是长辈,她没的推脱。

陆通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原以为自己强大了,他的妻子不需要再受委屈,结果,还是没变。暂时没有资本让江荻任性,陆通只好闷闷地给江荻松快着身体,同时道:“我明天陪你去。”

江荻立即否定了他这个主意:“很是不必。”

她是昨日才知道,顾籍的京卫指挥史是个说法,直到今上入京,他才正式领了活计,接管了通州卫。作为突如其来的指挥使,顾籍本来就艰难,前一段他又为陆通科举的事忙活。江荻人到了后,再不肯让他这么受累了,今日去平江伯府就没叫他跟着,让他回卫所。

而翰林院是九日班一日休,昨日陆通告了假,今日因是休沐日,陪着也就陪了。明日还告假,江荻自然不允,拒绝后,她给了个理由:“世子夫人给的理由是她的理由,我拿着当圣旨跟着去郑家,已经是硬凑了,你再请一日假过去,就更难看了。咱没这心思,不落这话柄。你啊,只要晚上不闹我,就是疼我了。”

说到最后已是娇嗔。

嗔得陆通心软如棉,他笑着承诺:“那我明晚再疼你。”

陆家,陆母一个人在家,守着满院的花木,无所事事,便去了隔壁柳家一趟。结果被徐氏告知,柳老太太和婢女一起出去买菜了,只得自己回家窝着。看够了花,她便拿起针线来要做,又叫婢女便拦住了:“老太太的眼睛总流泪,这针线再不能做了。”

绣萝被收走后,陆母陷入回忆。

她自小就在蓝家做事,从七八岁就开始做绣活,做到了十二岁上,被正是定为绣娘。蓝家的规矩,绣娘做到二十二岁,便可以嫁给府里的小厮,正式做个管事妈妈了。她长得好,手艺也好,她的师父相中她做儿媳妇,还悄悄让她和那人见过面。

那人也喜欢她,总是给她送些小东西,都惹师父醋了起来,可他依旧傻傻地送。

可惜的是,就差一年,她给二少奶奶送衣裳的时候,被二少爷糟蹋了身子。事毕,二少奶奶打骂她,是大少奶奶救了她。大少奶奶带了她回去,又把事情告诉了大少爷。大少爷和太太一样,最是规矩,看脸就是个坚毅的人。大少爷知道后,抽了鞭子。

那一刻,她以为大少爷的鞭子是要落在自己身上。

结果,大少爷提着鞭子,去了二少爷的院子,把二少爷打得下不来床。可便是把二少爷打死,也于事无补,她,已经失了清白,被师父嫌弃了。

大少奶奶决定提前放她出去嫁人的时候,师父绝口不提她相中自己的事。

失了身子,外嫁,又是在这种情况下嫁人,又能嫁什么好人呢?至少,嫁不了她心中所想的那个人。她心死如灰,没应声。大少奶奶以为她不愿意,便将她放在自己的庄子上。她以为大少奶奶的庄子就在京郊,结果,蓝家的人却把她送到了山东。

她没等来蓝家给安排的发嫁,只等到了蓝家倾覆的消息。大少奶奶的陪嫁庄子被处理,她无处可去。是那个年轻的货郎,给了她安身立命之处,还帮她打听蓝家的消息。

结果自然是,蓝家被抄,她的心上人也没了。

因为二少爷的酒醉,她失了身子,却保住了性命。哪个更好命一些,她自己也说不好。只是没死,那就好好活着。那些年,她在陆家苟延残喘,要不是儿子,她真不知道怎么捱日子。也是有了儿子,她就不能在稀里糊涂度日。货郎的收入只能糊口,不能做其他的。

为了儿子,她只能重拾旧业,给儿子绣个锦绣前程出来,哪怕伤了眼睛也在所不惜。

如今,她儿子金榜题名,过的比她想象的还要好,她也跟着做了老太太。可她心中,为何这么空荡荡的呢?是因为又在京城的大宅子里了吗?

陆母还没想明白呢,陆通江荻四口归来,暖暖拉着弟弟一路小跑,直接跑到陆母跟前,关心地问:“奶奶,我和弟弟不在家,你想我们了吗?嗯,我在伯府想着奶奶呢。喏,奶奶,这是梅花糕,可好吃了。我和弟弟每个人分了四块,我给奶奶留了两块,弟弟给奶奶留了一块,奶奶你快尝尝。”

江荻再没想到儿子有这心,笑了笑,对陆通道:“梅花糕我带了满满两匣子回来呢,一匣子足足有十二块。”

儿子这样懂事,陆通也欢喜,他说:“没事,咱们吃。”

那也吃不了十二块啊,江荻回身,对陈妈妈道:“天气热,东西存不住,你送一匣子到柳家,顺便瞧瞧柳家的情况,问问有没有什么要帮的。”

陈妈妈应声而去。

陆家除了原本的门房、打扫的粗使婆子,后来陆通住进来后,又添了两个小厮,一个做饭的婆子。江荻入京后,带来了八名护卫、两个小厮、四个婢女,厨娘两位,陆家的院子便满满当当的了。柳家与之相反,全家加起来没有十口子的人,住着二十几间屋子的大宅子,便有些空空荡荡的。

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开支。

柳老太太与厨娘出了躺门,回来后就算:“这里位置太好,周边不是衙门就是宅院。买菜最近的地方,得走三里路,卖的东西也不多还贵得紧。大的坊市在正阳门外,便宜些,但得走五六里。我问了人,说是国子监在北城。我想着打听下那里的屋价,不算贵的话,咱去那里赁屋住吧。”

柳文海是参加过会试的人,对国子监有一些了解,因而不同意:“国子监周边倒是好,屋子贵得紧;会试的时候,一间屋子一日就要二三百钱。这会儿便宜,一间屋子百钱算,我们少说找个六间屋子的院子,每月十几吊钱。再有,那种小院子是没有井的,吃水如厕都是问题。再往北能便宜些,却是什么人都有,不安全。”

过去几年,他们一直从公中走账,也是没办法。

柳文海虽是举人,却没有差事,只有四百亩的免税田。徐氏的陪嫁加上当年的聘礼,东凑西凑的,全换了田,占了这四百亩名额。这四百亩田却不是什么好田,一年两季,除了管了家里的嚼头,下剩的也就是二百两的事。徐氏会过日子,手头这才攒了小一千。可这钱是应急的,也是备着给柳文海跑官用的。

如今,他们入京,没了公账的帮衬,二百两就是他们一家一年的使用。出去另住,一下年来,多花一二百的银子,还过得不舒坦不安全,徐氏就道:“那还是住这吧,我尽快找阿荻商量开铺子的事。”

待收了陈妈妈送来的梅花糕,她自然问一句:“你们家太太明日可在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