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超级女婿韩三千全文 > 第七百零九章 矛盾的抉择

超级女婿韩三千全文 第七百零九章 矛盾的抉择

作者:绝人 分类:玄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1-08-21 19:32:42 来源:大海中文网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章节阅读:

第四章 旱烟星星点 “古今”絮絮多

《凤池集•德水恭纪诗》 清 蒋陈锡

碧椀冰浆潋滟开,

肆筵先已戒深杯。

瑶池宴罢云屏敞,

不许人间烟火来。

估计很多读者是第一次见到这首诗,作者蒋陈锡,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五十五年擢云贵总督。

通过引用这首诗,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样两条信息:一是中华民族抽烟的历史并不长。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远绵长,但翻遍浩如烟海的上古、中古历史典籍,记述古人吸烟的文学作品真是凤毛麟角,至于诗歌作品几乎没有,一直到明末清初,抽烟的风俗由西方传入后,这类题材的诗歌作品才陆续出现。

至于有人认为烟草的发源地在中国,以及烟草始于我国“三国”时期的观点,实际上从烟草的最初功用来看,当时人们吸食烟草,不管是拉丁美洲人为了狩猎时的醒神提脑,还是非洲人的防蚊虫叮咬,以及三国时期士兵吸食鼻烟的消除瘴气等等,严格意义上都是在充当药用成分或蔬菜的作用,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烟草。

一直到后来流行在陕甘一带的水烟,才具有的现代“烟草”的真正功用,即富裕家庭所喜爱的一种嗜好。

从16世纪下半叶开始,到17世纪中期的明朝万历年间,烟草从欧洲传入中国,特别在民国时期,女性吸烟被视为一种美和优雅,吸烟成了时尚,最后这种富贵人家的嗜好几乎成为了一种全民行为,真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真正意义上的吸烟从它在中华大地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处于被控、被禁的尴尬境地,但至今也未禁绝,大家可以先预设一个为什么?

引述本诗,通过它的写作背景,我们不但知道清朝的官员已经有了吸烟的习惯,而且也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

康熙帝玄烨不吸烟,也不喜欢别人吸烟。

李调元《淡墨录》卷六记载康熙南巡,驻跸德州时说过的一段话:

“朕平生不好酒,亦能饮一斤,止是不用。最可恶的是用烟,诸臣在围场中看我竟日曾用烟否?每见诸臣私行在巡抚帐房偷吃,真可厌恶,且是耗气的东西,不但我不吃烟,太祖、太宗、世祖以来都不吃烟,所以我最厌恶吃烟的人。”

小时候曾在抽烟的人堆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个美*国的烟商到法国去做生意。一天他在集市上大谈吸烟的好处,突然有位老人走上台子,大声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吸烟还有三大好处:第一、狗怕吸烟者;第二、小偷不敢偷窃吸烟人家;第三、吸烟者永远年轻。”

一时间,台下观众情绪振奋,那位商人更是喜形于色。老人却把手一摆,继续说:

“为什么呢?因为:一、吸烟的人驼背得多,狗见了,以为正要拾石头打它;二、吸烟者夜里咳嗽,小偷以为他没睡,不敢偷;三、吸烟者都短命,所以永远年轻。”

大家可以理解,这个正话反说起到了何等巧妙的宣传作用,对每年全世界死于吸烟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250多万人,是不是当头棒喝?但结果呢?就算是到今天,抽烟的行为还是屡禁不绝。

为什么?分析深层次原因, 我认为真正根源还是在于人性,人性还是更多喜欢恶的,坏的,懒惰的成分多一点。诗曰: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在里面藏。

谁能跳出这堵墙,

不活百岁也寿长。

对于烟草来说,如果除过它最初的功用,即醒神提脑、驱赶蚊虫、消除瘴气和充当蔬菜外,以及当代人附加的社会功能,即人与人之间的见面礼,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外,就吸烟本身来说,对于人类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就像小时候母亲看到老鼠糟蹋家里的食物后,经常唠叨的一句话:

“老鼠这个东西到底一丁点用处都没有,老天爷为什么要生它呢?”

同样,人类为什么要吸烟呢?

这好像和老鼠的产生一样,同样让人不可理解。

小时候的农村,也许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吸烟,并且由于生活穷困,吸的都是当地自产自销的刺人眼鼻的旱烟。

如果有三个男人同时在一个房间吸这种旱烟的话,即使一直敞开他们所在房间的双扇门,你远远望去,就会发现从门里飘出的烟的浓度绝不亚于刚生炉子时冒出的浓烟一般,并且是持续不断,经久不衰的。

按照墨菲定律再引申一步,不知读者发现没有?通常情况下,好事都是不容易办成的,轻易办成的一般准没好事,所谓“好事多磨”就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

好比你今天要在电脑上下载一个东西,往往会下载半天都不成功,但如果今天突然是出奇顺利的话,请不要得意太早,过后你会发现,你下载的东西不是用不成,就是同时下载了一大堆流氓软件,甚至被病毒入侵了。

也许你会说,这是人为因素,是人性的“恶”在作祟,与自然规律即老天爷无关。

这话初听好像一点没错,但仔细分析,人性的本质本身就是自然规律的一种。

有一句当代诗不知大家听过没有: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并理解,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要靠辛勤付出才能获得的。这不正从反面说明自然界,自然规律也和人一样,更多是喜欢恶的,坏的,懒惰的成分。

再举一例,大家看《西游记》时不知发现没有这样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