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战神朱祁镇 > 第13章 劳累悲催的皇帝生活

大明战神朱祁镇 第13章 劳累悲催的皇帝生活

作者:紫烟阁的叶重 分类:历史小说 更新时间:2022-05-26 00:37:49 来源:大海中文网

在朱祁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时,朝下一个份量极重的大佬站出来反对。

正二品的左督御史陈义写,都察院的头号人物。

“陛下,仁、宣两位先皇在世时,国策以巩固边防为主,边境少有兵戈战事,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我大明的总人口也在稳定的增长,此乃仁宣盛世,陛下当承继先帝之策,少兴战事,予民生息。臣建议,以现今实际情况,整合三大营。”

此奏站在大义之上,上有仁、宣两位先帝,下有万千黎民百姓,如果此奏通过,曹鼐上奏由英国公出任镇京大都督的提议,自然就不用再提了。

这些人,把语言的艺术,练就的炉火纯青,左督御史陈益写,一句都没有提反对曹昂的提议,但字字如刀,削掉此奏。

予民生息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国策,但整合三大营,那就代表了裁撤原本三大营的一些编制,缩减人员。

如此一来,大明国防力量将会进一步的被削弱。

自古弱国无外交,即使国民再富足,也处处仰人鼻息。

富庶的两宋就是典型的例子,对手从大辽到大金,再到蒙古大元,宋朝一直都处在被压制的局面。

和亲,纳贡,求一时安稳,到头来还是国破家亡。

朱祁镇绝对不会同意。

纵观古今,不外如是。

罪己诏是英宗应得之罚,出征群臣没有及时应援。

但陈御史的一番言语,立马激起了出征派的怒火。

大学士陈循是纯粹的读书人,标准的文人,状元郎出身,入翰林二十余载后,升任内阁行走。他原本与陈义写私交颇深,两人虽不是同宗,却颇为投缘,相谈甚欢,常以兄弟相称。

此时陈循出场怒斥道,“尔都察院之身,不司其职,妄议国事。我朝太祖何以取天下?

大宋靖康之耻何以令我汉人蒙羞?

整合三大营,合三为一,我大明边防有个万一,京师难道拱手让人?

你陈义写是要毁掉我大明历代创下的基业,你是要当我大明的千古罪人吗?”

朱祁镇听完陈循一顿喷,心里默默的给陈循点了个赞。

喷的很解气。

陈循喷完还不止,当场问太和殿带刀侍卫借刀,要与陈义写御史割袍断义。

两方争论不休,朱祁镇只能让太监高喊,“此事容后再议……”。

王振党羽覆灭,空出的实权肥缺不少,其中以锦衣卫指挥史为最。

朱祁镇心目中的人选有两个,第一个是不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

第二个是铜锤保镖樊总。

锦衣卫指挥史是皇帝的保镖头头,必须要是自己亲信。于谦风评不错,两次朝堂上的争斗他都没有参与,朱祁镇作为后世来者,更是知道于谦于少保在北京保卫战中,对于大明王朝的贡献,以及他展现出的能力。

但是现在的于谦也已经是正三品的兵部侍郎了,调他为正三品锦衣卫指挥史,属于平调,而且在未来的官途之路上,兵部侍郎比指挥史更有前途,如此一来,对于于谦这位大能,就有些大材小用。

而铜锤保镖樊忠其功能性很贴近锦衣卫,但他与于谦的情况恰恰相反,樊忠现在的职位只是从四品的镇抚使,一下官位连升三大级,有些不妥当,加上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回京,想来反对的人会很多。

朱祁镇想道,且看朝臣举荐的是谁吧。

朝臣举荐的人选很多,有由副指挥史接任的,有勋贵武将互推的,还有从地方边军中挑选的,朝臣们又是僵持不下,朱祁镇对这些人选都没太深印象,他也不甚满意,锦衣卫指挥史的位置又颇为关键。

“容后再议……”

太监又是一声高喊。

朝会进行到了第三部分,处理朝政事务。

这时候,六部官员,纷纷上奏,到御前跪奏具体事务,有带传官员转述在太和殿前的朱祁镇,使得他能听清楚。

有些能当场处理的,就当场处理掉,稍有麻烦些的,朝会结束后再招此奏的大臣再商议。朝会还算顺利,但是到了安排王振党羽留下的空缺位置后,朝臣们又针锋相对起来了。

朱祁镇无奈的很,英宗留给他的,是一个极不靠谱的个人形象,一个除了皇帝身份毫无个人威信的皇帝。

以至于朱祁镇说什么,建议什么,都有人反对。Μ.5八160.cǒm

为了扭转这种形象,朱祁镇决定先忍着,从细节坐起,改变朝臣对自己的印象。

他现在想做一个有度量,能听谏言,宽厚待人的明君,争取让朝臣们都满意。

不甚重要的位置,朝堂两派默认的推荐了阵亡勋贵家族的子弟,算是对他们家族的补偿。

朝会的第四部分,是处理失仪官员。

御史,鸿胪寺官员出奏,群臣为官位针锋相对,失仪之处颇多,两部官员奏了一大串的名字,其中就包括要与左督御史割袍断义的大学士陈循。

朱祁镇大手一挥,全免了。

在鸿胪寺官员高呼的退朝声中,朱祁镇回太和殿内,百官退去,早朝结束。

百官有各自的衙门,退朝后没有专门传召,就会回去去办公,皇帝没有专门的办公地点,朱祁镇入了太和殿后,有诸多朝臣求见。

早朝会容后再议的事情,太多了,朱祁镇这个皇帝在早朝中,碰到两派针锋相对的事件,压根就没决断下来。

朱祁镇先在太和殿接待了英国公、首辅曹鼐一行人,他们先是解释了昨日小言官逼迫罪己诏的事,表示反应不及时,并强烈谴责了御史台的官员,再次强调了荣辱与共这约定。

然后才由曹鼐开口说,镇京大都督这官职的作用,以及重建三大营的利害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