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衣冠不南渡 > 第76章 天下反贼,皆入我麾下

衣冠不南渡 第76章 天下反贼,皆入我麾下

作者:历史系之狼 分类:历史小说 更新时间:2024-03-19 06:49:49 来源:大海中文网

“陛下!!”

郭责忽然打破了曹髦的沉思。

曹髦抬起头来,郭责却严肃的说道:“尧舜的时候,不是没有奸贼,只是贤才更多,故而让奸贼们不是那么的明显。”

“陛下尚且年少,又长在皇宫内,不知道天下的变化。”

“但是您还记得当初的元城吗?”

“那一座小县城内,官员们凶残到了什么地步呢?”

“您还记得有大族子弟城内纵马狩猎,以百姓们为猎物吗?可还记得县尉领兵去截杀商贾吗?”

“官吏们皆收贿赂,上下找不出一个善人,百姓们欲告无门,上下惨淡,您上午给食肆送去东西,晚上就有人从他们那里抢走。”

“整个城内都没有贤良的容身之处。”

“这才是大乱之治,司马家无德,坏天下德行,导致人心沦丧,再也没有道德君子!”

“两汉的道德君子被当时的人所嘲笑,人们不再隐瞒自己对钱财的喜爱,不再隐瞒对追求奢华生活的野心,肆意作恶!”

“就从这些事来看,陛下对司马家的处置都实在是太轻!”

“陛下亲政已经很久了,陛下提拔了很多有道德的贤才,整顿地方的吏治,如今守关的将士,不敢公然抢占,只能是以各类理由来进行掠夺,城内大小官吏,虽然有被告发的,但是人数并没有过去那么的多。”

“城内的贤良占据多数,那奸贼就可以被他们的道德所震慑,不敢轻易作恶。”

“陛下说要缔造盛世,在臣看来,其实如今便已是盛世。”

“虽然城池残破,人力不足,地方还有奸贼行政。”

“但是天下的观念已经得到了改变,各地的名士们不敢再公然谈起自己对钱财的渴望,当有人说起想要过上奢华的生活时,其余人都会鄙视他的志向。”

“没有人敢肆无忌惮的作恶,哪怕是王昶的儿子,也不敢如此,做坏事之前都要口口声声的讲述道德。”

“今日百姓们所揭发的那些官员们,私下里凶残,可明面上,却没有一个是敢公然讲述或者泄露这件事的,这难道不就是风气转变的最好证据吗?”

“最近常常有名士前来雍凉,他们在这里书写文赋。”

“我看他们的诗歌文赋,内容与过去截然不同,表述多雄壮豪迈,有建安之风,实在令臣感动。”

“陛下不该如此询问,陛下已经缔造了盛世,只是陛下实在是太过仁慈,见不得百姓受苦,故而如此询问!”

听到郭责的话,曹髦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没想到,连朕的郭君子都学会了奉承这一套啊!”

郭责却非常的生气,“难道陛下认为臣是在奉承您吗?我岂能是那样的小人呢?!”

看到郭责生气,曹髦赶忙解释道:“方才戏言耳!”

这人就是这么的直,但是他这個性格能这么说,足以看出他真的是这么想的,绝对没有说劝慰曹髦的意思。

曹髦当即决定,跟着郭责去看看当地教化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在雍凉两地所推行的教化之政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日。

郭责得知曹髦的想法,也是丝毫不敢耽误,赶忙组织操办这件事。

想要去看看羌人,甚至都不需要单独去某个地方,就是在曹髦如今所处的郑县,都能找到羌人。

当他们前往地方里中的时候,当地的小吏已经是吓得面无人色,这也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他们这辈子都不曾想过能见到皇帝,出于一种未知的恐惧。

当初羌胡之乱平定后,这些人就被分到各个郡县之内,郑县共计有一百六十多户羌人。

这些人又被分到不同的乡里之中。

曹操和司马懿都曾将胡人内迁过,但是他们的这种内迁,是举族内迁,在国内给他们找个地,让他们继续做他们的事情,只是派遣官员去监察,只要没有造反的迹象,那就不去理会。

这更像是将原先塞外的威胁放到国内来进行监察,让威胁变得可控。

这政策怎么看都像是在家里养老虎。

也曾有人上奏过庙堂,希望能教化这些胡人,让他们懂得耕作的道理,逐步融入中原,但是当时还有不少军队是由胡骑来构成的,外出打仗也需要用到胡骑来相助,故而就不了了之。

而曹髦的内迁,是打乱内迁,是按着户,而不是按着族,无论是农耕还是游牧,只要失去了宗族部落组织,那就会失去组织力,从而被当地所消化。

曹髦的内迁方式虽然很麻烦,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较为高明的办法。

曹髦这次就是去了一处有两户羌人的里中探望。

之所以要来这里,是因为这户羌人家之中出了个顺利通过当地科举的人才。

当地官员们自然也要给曹髦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里正站在曹髦的面前,说话都有些哆嗦。

曹髦在郭责等几个人的带领下,打量着周围,里中的百姓们纷纷跪拜在两处。

这还是曹髦初次以公开身份来到乡野之中。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圣人万岁!!”

不知是哪个高呼了一声,忽然间,百姓们纷纷高呼了起来。

曹髦迎着这声浪,苦笑着摇摇头,很快就来到了那家羌胡之家。

说是羌,其实未必就是羌人,羌胡是生活在雍凉等地的诸多胡人的统一称呼,其中可能有鲜卑,有匈奴,各类的部族。

曹髦看到门口站着两个老者,一个是老翁,一个是老妪。

他们身后站着一个中年人,远处还有几个小孩子。

看到曹髦到来,他们赶忙以大礼参拜。

曹髦急忙扶起了那两位老者。

这一家人,皆是魏家装扮,从头到脚都是如此,就连面孔都是如此,若不是郭责带路,曹髦都得以为他们是随便找了个当地人来糊弄自己。

“老丈高寿啊?”

曹髦笑着问道。

那老人摇着头,“请陛下恕罪,实在是记不清了,当初,当初张天师归顺曹丞相的时候,1是我领着族人,在最前头带路的”

张鲁归顺??

建安二十年?

那里正吓得脸色一白,赶忙提醒道:“口误!口误!当称太祖皇帝!”

曹髦却拉住他,“对年长者何必要做这么多的要求呢?”

“老丈贵姓啊?”

这老头也来了劲,开始说了起来。

“老夫啊,唤作李虎,本是那巴人,跟着我父亲去投奔张天师,后来啊,天师归顺,我就领着族人北上,定居略阳北土,可还是叫巴氐”

“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他叫李慕,这是我几个孙儿”

曹髦恍然大悟,原来是氐人啊。

而此刻,老头还在继续介绍,“我这个儿子不成器啊,经学知道的也不多,只能是在县里为官而已,但是我这个孙子很优秀啊,李特,李序他们都很聪慧”

曹髦哦了一声。

氐人,李特。

成汉的奠基者啊。

好嘛,刘渊,张轨,这又是李特,接下来不会是石勒吧?

不过,石勒作为这些人里最年轻的那个,如今应当还没有出生吧?

曹髦将那几个小子们叫到了自己的面前,跟他们询问一些大事。

他发现,李虎这老头没有说错,李特等几个小子,面对自己也是不卑不亢,虽然很是激动,但是说话清楚有条理,而且还能引用典故。

曹髦很是开心的点着头。

他捏了捏李特的脸,随即高深莫测的对一旁的郭责说道:“这孩子将来是能成就功名的人!”

郭责一愣,随即点点头。

其实历史上,李特这伙氐人就属于是彻底魏化,哦,是彻底晋化的一支了,他们都懂经典,尊的是孔子,学的儒家,各方面跟中原人都没有任何的差异。

他们甚至作为名士被举过孝廉,李特还曾做过官员。

但是因为他们的出身问题,他们家几次举孝廉都不成,地方以名士来举荐,而州郡不听。

后来,雍凉爆发了灾害,出现了大饥荒,出现了无数吃不上饭的流民,但是庙堂却无力去救济,这些人为了吃饭,只能是四处跑,然后李特就成为了这些流民的首领,带着他们就反了晋朝。

曹髦如今所发现的反贼不少,但是目前他所看到的这些反贼,造反理由还都挺充分的。

不至于说因为他们以后要造反就将他们给抓起来干掉。

到那个没饭吃还要遭受官员迫害的时代,谁都会造反!不造反才是怪事嘞!

而能在那么多人之中脱颖而出,抛开运气不说,他们个人的实力也是有着很大比例的,就拿李特来说,这个人武艺不错,懂治政,而且很得人,好打抱不平,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而这些反贼似乎都喜欢跟两汉较劲,李特是成汉,刘渊那个匈奴汉

曹髦在他们家吃了顿饭菜,然后又前往了其余几户。

虽然没有再碰到狠人,但是他们的情况,却都跟李虎家差不多,已经跟当地的魏人没有了什么不同。

他们本来就是如此,又经过先前专门的政策,大多都已经改了姓名,换了风俗,甚至有几家完成了通婚。

这让曹髦觉得有些欣慰,好歹,这个政策还算是成功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