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初病在肺,久病及肾

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第一百三十八章 初病在肺,久病及肾

作者:姜太孙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9-04 12:56:14 来源:大海中文网

脉沉细微弱,舌淡欠华。

脉象沉细微弱,表示机体气血亏虚。

脉沉,指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

脉细,指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脉弱,指脉象沉细软无力。

无论是脉沉、脉细还是脉弱,这三者都表明患者本身气血亏虚。

如果患者本身气血亏虚,尤其是脾气虚弱之后,就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引起血液无法充盈脉道,从而导致脉象沉细弱。

出现这种脉象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或者本身体弱多病。

老周的情况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不过,过敏性鼻炎患者陆轩倒是第一次遇到,他并未按照自己所了解的去辩证治症,而是选择听听大佬们的意见。

陆轩刚将注意力集中到心声上,就已经听到了干姜的叫嚣声:

【哦豁!这应该是陆医生第一次接触过敏性鼻炎患者吧。】

【好像之前的确没接触过这类患者,不知道小陆医生对这类病症有没有什么深入研究,鼻炎听起来不是什么大病,可想要治愈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陆医生这么厉害,问题应该不大吧!】

【那可难说哦!】

【关键是这姓周的患者不只是鼻炎那么简单,身体已经很差了,治疗起来怕是得用到锰药才行。】

【说到锰药,还得附子大佬。】

【话说附子大佬已经好久都没出来过了,第一次还是那个叫张松的患者。】

【附子大佬还是太低调了,换作是干姜,怕是这个时候早就跳出来了。】

【刚刚说话的这位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我干姜是那样的药吗?】

【哼哼!】

【附子大佬?】

【在呢,也不知道你们哪里来的精力。】

【说说呗。】

【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那我就说说。】

【大家鼓掌欢迎。】

好像是来自干姜的欢呼声后,附子的声音便是在陆轩耳边响起:

[附子]:【先说说西医对这方面的治疗吧,这些年,也见过不少。】

【坐等大佬讲课。】

【萌新认真听课中。】

[附子]:【西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般以细胞膜稳定剂或炎症介质阻释剂,如色甘酸钠、酮替芬、托普斯特,或者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阿司咪唑)、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开瑞坦);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这些;还有就是鼻用激素鼻腔局部应用以及非特异脱敏疗法;

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具有增强患者机体对变态反应原耐受力的作用,效果较巩固,疗程较长;特异性脱敏疗法是近几年才被推广应用的新方法,但适应证太窄,疗程一年半左右或更长,很难对多种变态反应原全部起作用,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评价。

不过,西医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光脱敏,枉顾患者身体的状态,复发的可能性极高,这一点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清楚。】

【那中医呢?】

[附子笑笑]:【中医对本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辨证论治而达到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即固根本、防复发;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很多药物能够对变态反应的多个病理环节起干预作用,控制其发作状态有一定效果,但总体上不及西药针对性强、起效快。

根据对本病中西医结合病理认识,过敏性鼻炎因于肺脾肾阳气不足,可能主要是机体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以及基因因素的失调,即自我调节、自我稳定的功能不足。

临床上虽然西医的药物疗法控制变态反应发作的效果好,但不能达到对内分泌、植物神经、免疫系统自我稳定的调节和调理作用,这可能是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难以取得巩固疗效的重要原因。

而中医的辨证论治、针灸疗法等,则在调整此类患者的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或针灸治疗等中医疗法,以持久地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再配合西医药物治疗以尽早控制发作症状,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不过,中药里也有这类可以控制鼻炎发作的药物,《金鉴·碧云散》大家应该有听过的。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阳气亏虚,体质特异,卫外不固关系密切,故不任风寒异气或花粉等不洁之气侵袭,或因某些饮食物触发,致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亦或因郁热内蕴、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所致。

类型又分六种,肺经寒实、肺气亏虚、脾气亏虚、肾阳亏虚、郁热内蕴以及寒热错杂。

肺经寒实患者,一般素有哮喘宿疾,脏腑阳气不足,寒邪得以客于肺经,壅滞鼻窍,宣降失调,遂致鼽嚏不止。

关于这一点,《中藏经》卷上说:“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

肺气亏虚患者常有先天不足,素体虚弱,产后体虚,病后失养,致肺气亏虚,卫外不固,腠理疏松,营卫失调,风寒异气乘虚侵袭,为鼽为嚏。

而脾气亏虚的患者,基本上都为后天不足,脾气亏虚,甚则脾阳不足,土不生金,清阳不升,肺失所养,故脾虚则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为鼽为嚏。

还有就是肾阳亏虚患者,致病原因常为肾阳不足,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感外邪侵袭;又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脾肾两虚,不能温化固摄水液,寒水上犯,以致清涕下注为鼽。

关于这个,《医法圆通·鼻流清涕》卷一就有这方面的一些记载:“肾络通于肺,肾阳衰而阴寒内生,不能收束津液,而清涕亦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