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仙侠小说 > 剑道第一仙苏奕文灵昭完整版 > 第九百三十四章 打碎心结

剑道第一仙苏奕文灵昭完整版 第九百三十四章 打碎心结

作者:萧瑾瑜 分类:仙侠小说 更新时间:2024-04-22 02:26:12 来源:大海中文网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章节阅读:

张德兄弟确实是去了长安。

长孙回春返回长安后,立即找到万年、长安两县的县令,传达长孙无忌的命令,让他们协助寻找张德兄弟。

很快这个消息又传到了李世民的耳力,便又命令整个长安的武侯,协助办理此事。

却道这么大的寻找力量,为何还需要几天?

原来是三兄弟找到一个苦力活,正打算大干一场,挣些钱财,回家娶个婆姨。却没想到这时候忽然传来官府抓捕他们的消息。这一下子将他们吓的不轻,反复思索自己没犯事啊!可是犯没犯事不是他们说了算,而是官府。

自古道民不与官斗。

他们不知道内情,官府的搜捕力度又很大,吓的三兄弟直接躲了起来。

所以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将他们三兄弟的位置锁定,并一举将他们抓住。待事情明了之后,三兄弟彻底松了口气,原来都是个误会。官府找他们只是让他们领路去找孙思邈,并不是因为他们犯了事才抓他们。

搜查他们的命令,其实上面说的很清楚,但架不住下面的人多想,继而弄成了和抓捕通缉犯一样了。

有了这个误会,才搞的好几天才将他们给找出来。

当得知寻找孙思邈是为了救治杜如晦后,三兄弟自然是义不容辞。就算是不想去,也没办法,官府可以强迫他们去。

到达郿县后,待长孙无忌询问清楚之后,毫不停留的,直接让三兄弟领路,前往太白山,孙思邈隐居之地。

而此刻的孙思邈每日除了照看庄稼之外,便是担心纪岳的安危,连《千金方》都没有心思写了。三种庄稼已经到了快要收割的时候,藤蔓和叶子都已经有了老化的迹象,相信使不了几天,就可以收割了。

至于纪岳,孙思邈只能寄希望于三种庄稼了。现在也不知道他如何了,相信应该是还没有被抓到,不然官府不可能到了现在还没有过来。

孙思邈相信,纪岳一旦被抓住,一定会将三种庄稼的事情告诉皇帝,好换取活命的机会。三种庄稼如此高产,无论是谁,都会异常的重视。所以官府没来,便能说明纪岳尚未被抓住。

但孙思邈却不相信,纪岳还能继续坚持下去,说不定用不了几日,便有消息传来。

正当孙思邈坐在屋里为纪岳担心之时,忽然看到远处呼啦啦的来了一群人,由于距离远,看不清他们的面相。但却让孙思邈大吃一惊,立即便猜测到应该是官府来人了,那么纪岳也应该是被抓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孙思邈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喜的是纪岳终于不用在深山老林的乱钻,忧的是不知道他的下场如何。

过不片刻,那群人越来越近,果然是官府中人。

孙思邈摇头叹息了一声,便站起来到门口迎接。

长孙无忌等人在张德三兄弟的带领下进入山林,可是路是越走越偏僻,最终消失不见,也愈发的深入山林。这让他心中打鼓,担心是不是张德三人带错了路。这深山老林里面如何能够隐居?

一路上长孙无忌问了好几遍他们是不是带错了路。

虽然在长孙无忌看来,树林里面连一条路都没有,来过一次,还真不一定再一次找到。不过三兄弟却是信誓旦旦说,路是没有错的,只不过孙神医隐居的地方有点远。

正当长孙无忌快要没有耐心的时候,忽然看到远处掩央在层层叠叠枝叶之间出现了一座茅草屋,这让他顿时大喜过望。

待离得近了后,便看到从茅草屋里走出一位黑须黑发,显得仙风道骨的老者,站立在篱笆院的门口,显然是来迎接他们的。

长孙无忌说道:“可是孙思邈孙神医当前?”

“正是贫道,见过明府。”孙思邈略施一礼。

长孙无忌赶紧错身让开,他可受不得这一礼,赶紧说道:“下官长孙无忌,见过孙神医。”

在大唐这个时代,除了皇帝,换成谁来,见到孙思邈,都会以下官自居。这个是封建时代的特色决定的,就是年纪越大,越有特权。而孙思邈不但年纪大,更加的德高望重之人。长孙无忌就算贵为司空,也不敢在他面前托大。

“原来是长孙司空,贫道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孙思邈问道,”不知长孙司空来贫道这里有何要事?”无论抓没抓到纪岳,他都必须问上一句。

长孙无忌说道:“孙神医,实不相瞒,下官来此是请您出山救人的。”然后便将杜如晦已经病入膏肓的事情说了出来,大唐的所有御医已经经过会诊,没有一人能够治好,他们便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孙思邈身上。

听闻此事,孙思邈犯难了。他是一个医者,治病救人乃是本分。可是现如今庄稼还没有彻底成熟,实在是离不开人。想了一下,说道:“长孙司空,实在抱歉,贫道没法和你下山。”

长孙无忌脸色一变,急忙问道:“孙神医,这是为何?”

孙思邈叹了口气,说道:“长孙司空,并不是贫道不想下山救人,实乃是离不开。请长孙司空移步,随贫道过来。”

长孙无忌没办法,只得跟随孙思邈过去,倒是很想听听他有什么说辞,到底有什么事情能比得过救治杜如晦的。

这个问题,在孙思邈看来,杜如晦的重要性远远不如三种庄稼。杜如晦纵然身为大唐左仆射,位高权重,辅助君主,治理天下。但他的治理,能让全天下的百姓都不饿肚子吗?不能。而三种庄稼却能。所以当那时,就算没有杜如晦,百姓们吃饱肚子,岂不离天下大治不远了,远超前朝,甚至达到孔夫子所谓的“天下大同”。

如此看来,杜如晦如何能够比得上三种庄稼的重要性,更何况现在杜如晦已经病入膏肓,就算孙思邈下山,也未必见得就能将他救治过来。死了的杜如晦,就更加不如三种庄稼了。

所以左右权衡之下,孙思邈只好先照顾更加重要的了。

小小的一个篱笆院,片刻间就站满了人。他们也是好奇,孙思邈拒绝长孙无忌的理由。在他们看来,还有什么事能比救治杜如晦的性命更加重要的。

孙思邈指着叶子已经逐渐老化的三种庄稼,说道:“长孙司空且看。”

长孙无忌低头看过去,不太明白,这不就是庄稼吗?有什么好看的。但孙思邈既然让他看,也肯定是有其用意的,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可是长孙无忌拧着眉头,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就是觉得这些庄稼有些陌生,不知道是何物。

“这是……”长孙无忌不懂便问。

“长孙司空,这里总共种植了三种庄稼,这是花生,这是土豆,这是红薯,又称地瓜,是贫道那个不消弟子纪岳从化外之地带来的。据他所说,这三种庄稼的产量很高,而且还不挑地,很贫瘠的徒弟都可以种植。”孙思邈缓缓道来。

“可是当真?”长孙无忌大吃一惊。产量有多高暂且不说,就说在贫瘠之地都可以种植,这般算下来大唐又有许多可以利用的土地了,这一年将会增产很多。

孙思邈又道:“这些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

长孙无忌听了这句,差点没将舌头咬下来,连这都不算最重要的,那哪算最重要的?

孙思邈说道:“重要的是它们的产量都很高,尤其是土豆和红薯,据我那徒弟所言,亩产可达三石。比我大唐目前种植的所有庄稼都要高产。”

“什么?”听了这个数字,长孙无忌顿时就瞪大了眼睛,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可不单单是可以利用更多的土地,而是可以让亩产更高。

“此言当真?”长孙无忌问道。

孙思邈说道:“这些都是贫道的徒弟说的,但贫道相信他。”

一句话就足够了。

长孙无忌却是半信半疑的围着这些庄稼转了一圈,又用手摸了摸叶子,实在看不出来,这小小的一棵植物,竟然可以有这么巨大的产量。

可是孙思邈不是信口开河之辈,所说的每句话都要为其负责的。只不过仅凭他的一面之词,就要禀告陛下,却也不能,便问道:“孙神医,可有证据佐证庄稼的产量?”

孙思邈缓缓摇了摇头,说道:“贫道现在正在等待着证据。”

长孙无忌一听便是明白了,想要得到证据,就必须等待它们成熟收割之后。便问道:“不知还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孙思邈再次摇头,说道:“不知,不过看情形应该是快了。”

这是三种新的农作物,没有人了解它们的习性,生长周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可是长孙无忌担心的是,杜如晦的病情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还说不定。如果自己找到了孙思邈,却无法将他带回,根本无法在陛下面前交代。

于是便说道:“孙神医,你所担心的是自己离开后,这里的庄稼会被野兽给毁坏了。所以,下官这里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如下官着人在这里严加看守,保护庄稼的成长。而孙神医就随下官下山,先去救治杜仆射。”

这确实是个办法。

但孙思邈想了片刻,还是坚定的摇了摇头,说道:“长孙司空,不是贫道信不过你们,而是这三种庄稼关乎着大唐未来的兴盛。它们都是新的品种,在我大唐还从未出现。贫道在它们被种入土里之时,就片刻不离的照看着,研究它们的生长环境和习性,为的就是在以后大面积普及之时,能够让百姓少走一些弯路,能够更早的成功种植出来,能够更早的不饿肚子。现如今已经到了最重要的时刻,贫道如何能够离得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